东海空域激烈交锋,歼-16强势驱离F-35,美方表面镇定,实则警惕
最近看新闻了吗?东部战区一位飞行员的经历被央视报道后,引起了不少讨论。这位参加过阅兵式的飞行员,驾驶着歼-16多用途战斗机,在东海执行任务时,遇到了美军的F-35隐形战机。双方展开了一场近距离的对峙,最终以我方成功让对方撤离告终。这场双机对双机的较量,不仅显示了中国空军的实力,还打破了五代战机无法抗衡的说法。
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:两架美军F-35靠近东海防空识别区,动作带有明显的试探意味。我们的防空系统很快发现了目标,李超和队友立刻驾驶两架歼-16升空拦截。第一次交汇时,李超就同时锁定了两架F-35。这个动作让美方编队有点措手不及——一架急忙加速脱离,另一架试图转向反制。随后双方进入视距内缠斗,李超做了一个桶滚动作,倒飞时两机距离只有十来米。最终,对方彻底撤出了区域。
展开剩余70%火控雷达锁定可不是小事,这代表武器系统已经准备就绪,在非战时状态下算是最高级别的空中动作,通常会引起外交层面的关注。李超机组能这么快实现双目标锁定,说明歼-16的探测能力和飞行员的战术水平都很过硬。
执行这次任务的部队曾经获得全军荣誉称号,而自从这次交锋后,美军的F-35就没再出现在我国近海——这个变化挺能说明问题。
其实这类接触不是第一次了。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早在2022年就提到过,中国空军的歼-16和F-35在东海有过近距离接触,之后歼-20也和美方的五代机交过手。他还特别指出,在中方空警-500预警机的配合下,中国战机表现出了明显优势。这次李超的经历,可以说是对之前说法的具体印证,也反映出中美空中对抗越来越常见。
飞行员的能力提升是这次较量的关键之一。现在我们的战斗机飞行员年飞行时间达到150到200小时,这个水平不输美军,比很多北约国家还高。加上日常的自由空战训练和各种竞赛,飞行员的格斗技能越来越扎实。李超在缠斗中展现出的果断风格,就是高强度训练的直接体现。
更重要的是,这场胜利不只是单一机型的功劳,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成果。在反隐身方面,我们部署了多种米波雷达、空警-500预警机,还有电战特种飞机甚至055型驱逐舰的双波段雷达,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探测网络,大大削弱了F-22和F-35的隐身优势。
另外,我军长期用歼-20和歼-16、歼-10C等机型进行体系对抗训练,摸索出了电子干扰和协同配合的有效方法。之前有过歼-16在模拟战中“击落”歼-20的例子,也证明了这些战法的实用性。
虽然一些细节还没公开,比如F-35的具体发现过程、僚机如何配合反制等,但两架四代机在体系支持下成功驱离两架五代隐形战机,这个结果已经很有分量。现在各国空军中,五代机虽是骨干,但四代机数量更多,提升四代机对抗五代机的效能,实战意义很大。
东海上的这次较量,不仅展示了歼-16的性能和飞行员的实力,更反映出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成熟。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现在的主动管控,从单一机型比拼到体系能力对抗,空军的成长轨迹很清晰。
美方嘴上或许还保持镇定,但F-35撤离近海的举动,已经透露出他们对中国防空力量的真实态度。这种基于实力的威慑,为区域稳定提供了保障,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领空主权的决心和能力。
发布于:江西省